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斷食的好處,不只讓你變瘦而且還能瘦得更年輕更好看

斷食的好處,不只讓你變瘦而且還能瘦得更年輕更好看

大家都聽過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能讓你早上工作學習時集中專注,不讓肚子餓的你心神不寧,到了傍晚也不會因此亂吃而發胖長痘痘,彷彿少了這一頓早飯身體遲早要出問題!但我卻恰巧因為斷食不吃早飯而減去脂肪降了體重,是我基因優良!?還是我無形中做對了什麼!?

只要我少吃體重就會掉!!?

理論上人體藉由運動來消耗熱量,透過進食吸收能量。

所以想控制體重的話就是靠少吃或是多動來控制卡路里的總數,當攝入量小於消耗量時,體重自然會向下走,反之攝入大於消耗時體重則會上升。

但現實中人體的奧妙並非你我想的那麼簡單,不論是想讓體重上升或是下降都不是簡單的控制卡路里總數就能做到,而這其中又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1994年的飢餓實驗

1994美國明尼蘇達做過一項著名的飢餓實驗,招募了36位身體心靈健康的男性,開始為期一年的測試。


前3個月為調整期,每人每日攝入3200卡,除了保持個人日常作息外還要求每周35公里的跑步。

接著6個月的飢餓期,將卡路里驟降至1570卡,此外一切生活作息以及運動維持不變。

最後是3個月的回復期,回歸熱量2000-3200卡,並觀察每個人的狀況。


明尼蘇達飢餓實驗
圖片來源:資訊咖

照科學家的推斷,這群人原本應該在飢餓期下降35公斤的體重,但最後卻只降下了17公斤的體重,並起在飢餓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出現了力量下滑,體溫下降,精神衰弱因而易怒以及抑鬱

撐過了6個月的飢餓期後,在恢復期時幾乎每個人都出現了暴食的現象。

最後的實驗結果就是這36位實驗者最終的體重以及體脂都變得了比實驗前高。

而這其中還有什麼是我們所未發覺的關鍵因素!?

消耗並非總是一成不變

人作為一種生物,我們的體內並非處於靜止的狀態,而是經常處於動態的調整,因此我們不應該單純的將攝入與消耗分開看。

生物為了生存必須要去適應環境,人類也是如此,因此在熱量減少的情況下,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為了生存而減少消耗,這也是受試者在6個月的飢餓期間每個人都出現了力量下滑、體溫下降、情緒控管能力變差的原因,因為身體需要將能量優先供應給必要的部位。

也因此受試者的體重下滑幅度並非照著科學家所預計的要低,並且在恢復期時因為基礎代謝尚未回歸到正常水平反而造成體重上升而變得肥胖。

暴食現象則是因為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後,當發現有大量能量能吸收時為了應付下次的飢餓來臨時而瘋狂進食以確保能量儲存來應對下次的饑荒。

胰島素更是關鍵

另外還有一項影響體內調節平衡系統的關鍵,就是胰島素

在胰島素未被發明的年代,一型糖尿病患者無論吃多少東西體重都沒有明顯上升。現代醫學研究區分了4組糖尿病患者分別注射了不同劑量的胰島素對照,即使提供的熱量不斷減少但體重仍會隨著胰島素的提升而增加。

加拿大著名的腎臟科醫生jason fung在他的著作中提到,75%的肥胖都與胰島素有所相關,無關意志力、無關運動、無關壓力、更無關吃了多少卡路里,而僅僅是胰島素。(胰島素也與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如果胰島素分泌的越多我們也越容易發胖的話,究竟它是怎麼影響我們的體內調節系統!?

當你張嘴吃下含有熱量的食物時身體就會逐漸分泌出胰島素,而身體有兩個地方能夠儲存吃下去的能量。

1.先從肌肉開始儲存能量,肌肉中的能量方便身體隨時使用,但能肌肉存放的空間有限,因此當肌肉的空間快被放滿時就會轉往下一個儲存空間。

肌肉儲存能量
圖片來源:Victor Freitas

2.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身體各部位,轉化成脂肪的能量能堆積在人體各部位,這也是肥胖外型的主因。

人體消耗能量時,身體會優先使用肌肉中的醣原作為能量消耗,等到能量消耗快完時再轉向去消耗脂肪作為能量。

但當胰島素工作時,他會阻止身體使用脂肪作為消耗的能量的來源,結果就是當肉中的醣原消耗完時你就會開始產生飢餓感,而你一旦開始吃東西,身體又會分泌胰島素再阻止使用脂肪並且囤積更多的脂肪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胰島素分泌指數表

吃下有熱量的食物後人體就會開始分泌胰島素,然而食物之間仍有著巨大的差異,有的食物

一進口就會使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有的食物則只會讓胰島素緩慢的上升。

從這張圖中你我可以清楚的發現,會造成胰島素短時間大量分泌的食物都近幾年才出現的加工食物,這也是為什麼近代人類有越來越多肥胖的問題。

拜科技之進步而有了更加方便的儲存技術,保鮮方法和越來越多的外送服務,每個人在一天24小時想吃到食物都不會有什麼困難,所以做為一個現代人腰間想不長點肉都有點困難。

控制卡路里外更應該關注胰島素水平

因此想控制體重的的話,除了吸收的卡路里外更是要注意吃下去的食物所造成的胰島素提升,所以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就是關鍵

吃什麼其實比較難控制,現代人的生活太忙碌了,很少餐餐都是自己煮,所以外食上的建議就是盡量挑選天然的食材然後加工越少越好。

而什麼時候吃就會是我們最好控制的因素,藉由控制進食的時間來穩定胰島素的水平,讓身體有機會將脂肪當作能量消耗。

控制進食時間

正常的情況下,一日三餐下從早上8點開始,中午12點吃午餐,到了晚上7點吃晚餐,而飯後胰島素約2小時下降回歸,因此一天約有10小時左右的空腹時間。

但是現代人因為夜生活的崛起而導致了夜間的活動越來越多樣刺激,常常會有宵夜的加入,因此常常一天下來空腹的時間可能連6小時都不到。

如果想要因應現代社會的活動節奏,不想為了健康而變得沒朋友甚是被貼上孤僻的標籤,我們能怎麼做去適應這樣的大環境!?

第一餐從中午才開始

雖然有研究表明,晚上斷食比早上來的有效率,但有太多的活動都是晚上才開始,因此這邊我仍然建議推遲甚是不吃早餐,將午餐最為第一餐吧。

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中,8點起床到中午期間比較少有重要的活動,因此這段時間選擇不吃早餐作為延長斷食的時間,而且許多人的假日生活也是中午才睡醒,因此身體會相對容易的習慣沒有早餐生活模式。

如果還不習慣沒有早餐的情況,我會建議先將早餐的量減少,習慣後再改成只喝一杯拿鐵,最後再改成一杯美咖啡,這樣的改變比較平緩不會有一下子太激烈,我也在這段改變的途中愛上的喝咖啡。

斷食喝咖啡
圖片來源:John-Mark Smith

補充斷食知識

台灣推廣斷食的人並不多,甚至將斷食和不健康節食混唯一談,不過近幾年有需多醫生也開始推廣斷食並且有實務上的臨床證明斷食對於健康的好處,這裡也推薦幾個頻道給大家,用知識武裝自己的腦袋才是最好的方法,避免陷入錯誤的資訊中。

宋晏仁醫生是台灣著名的減重醫生,還有被綜口味邀請去節目好幾次,醫生的頻道上有許多的斷食知識可以讓大家學習,非常的好入門易懂,推薦大家訂閱。

接著這位更是全球有名的柏格醫生,它的頻道比起宋晏仁醫生的入門知識是再專業一些的斷食知識,將斷食對身體的好處以及人體的運作知識還有食物對人體的影響等許多的一切知識都分享出來。

不過名氣大人也有些爭議,畢竟斷食再醫學界仍不是主流見解,因此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是否有哪些慢性疾病並不是適合斷食,可以嘗試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是非醫生口中的每項知識點都適合你。

結論

過去的我曾經因為工作的環境跟壓力下胖了10多公斤,在嘗試了斷食的後讓我在一年的時間裡面就回復了原本的體重。

我也透過了斷食的過程提升了我個人的意志力以及專注力,過往都會因為受不了身體那短暫的飢餓感而打斷了需要我高度專注的時刻,吃過東西後又因為血糖上升而整個人昏昏欲睡導致做事效率不佳。

如果你只是想要將體態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非常推薦你從168斷食開始,但如果你想要的是增加肌肉的話就必須要去健身加上充足的養分。

斷食給我的體驗就如同斷捨離一般,打破世俗規範的制約,人不用一日三餐才是正常如同人生不必用有許多東西才算幸福,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將不適合你從日常中剃除,你能能更專心的將你的心思發揮在在意的事情上。

發佈留言